閱讀下面這首宋詩,完成14〜15題。
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①
蘇軾
山蒼蒼,水茫茫,大孤小孤江中央。
崖崩路絕猿鳥去,惟有亦木攙2天長。
客舟何處來,掉歌中流聲抑揚。
沙平風軟望不到,孤山久與船低昂③。
峨峨兩煙鬟,曉镋開新妝。
舟中賈客莫漫狂,小姑前年嫁彭郎4
【注】①李思訓是唐代著名山水畫家。畫中絕島即大孤山、小孤山,此畫作已失傳。② 攙(chãn):直刺、插入。③低昂:俯仰。④小姑:指小孤山。彭郎:即彭浪磯,在小孤山對面。當地民間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傳說。
14.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,不正確的一項是(3分)
A. 詩中蒼茫水天的襯托,峻峭山崖、參天喬木的渲染,使得孤山險峻之勢躍然紙上。
B. 詩人多角度感知、描繪畫中兀立的山、抑揚的掉歌、起伏的客船,景物動靜皆宜。
C. 一江碧水與大小孤山輝映.宛若妝鏡映照著美人的發鬟,孤山明麗秀美惹人遐想。
D. 結尾借由諧音融民間傳說人詩,賦山、石以生命,豐富了畫的內容,拓展了詩境。
15. 后人認為這首詩表現了東坡的“奇思諧趣”,請結合詩句對此進行賞析。(6分)
答案:
(二) 古代詩歌閱讀(9分)
14. B(抑揚的棹歌和客船搖漾起伏的狀態,是詩人發揮想象,為靜止無聲的畫面賦加的動 景,并非畫中實有之景)
15. ①“奇思”表現為詩中大膽的夸張、奇特的想象、新穎的比喻。詩歌以虛構夸張手法寫 山崖欲崩、猿鳥遁絕凸顯山的峻峭;以豐富的想象為靜止無聲的畫面增添了抑揚的棹 歌、輕柔的江風、搖漾的客舟;以新穎奇妙的比喻擬人將大小孤山化為美女臨鏡。
②“諧趣”表現在結尾兩句中,詩人正告舟中的商賈不要對美麗的“小姑”心存非分,風 趣詼諧,饒有興味。(賞析“奇思”4分,賞析“諧趣”2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