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①
杜甫
萬木云深隱,連山雨未開。
風扉掩不定,水鳥過仍回。
鮫館②如鳴杼,樵舟豈伐枚③。
清涼破炎毒,衰意欲登臺。
雨四首(④(其三)
杜甫
物色歲將晏,天隅人未歸。
朔風鳴淅淅,寒雨下霏霏。
多病久加飯,衰容新授衣⑤。
時危覺凋喪,故舊短書稀。
(注)(①此詩寫于作者55歲,當時安史之亂已平定三年。②鮫館:指鮫人居住的地方,傳說鮫人在水府中織綃。③枚:樹干。④本詩寫于大歷二年冬,作者流寓瀼西(今重慶奉節縣東)。⑤《詩》云:“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。一之日觱發,二之日栗烈;無衣無褐,何以卒歲?”
1、以下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分析,不正確的一項是()
A.《雨》首聯寫景,詩人從遠處落筆,描繪了未下雨時,天云昏暗陰沉,山樹朦朧不明的景象。
B.兩首詩寫風,《雨》以扉、鳥渲染,烘托風勢之強;《雨四首》則運用多種感官,直描風雨。
C.《雨》的頸聯運用虛實結合,第一句是虛寫,第二句是實寫;而《雨四首》的頸聯均為實寫。
D.兩首詩寫同一題材,但側重不同,《雨》重在描寫景物;《雨四首》重在寫人的狀態和心理。
2、兩詩都寫雨,但情感卻不盡相同,請以尾聯為例簡要分析。
答案:
1、A “描繪了未下雨時”錯誤。“萬木云深隱,連山雨未開”,意思是“烏云籠置了山樹,云山相連渾然一色,大雨仍舊下個不停的”。
2、第一首:①對夏日雨后涼爽的喜悅,大雨、疾風沖散了夏日炎熱的暑氣,使作者心情倍感愉悅;②對國家重歸安定的欣慰。“炎毒”象征安史之亂,夏日的涼雨和國家的重歸安定使得作者想要以衰老之軀登臺舒嘯。
第二首:①對時局衰敗的憂慮,安史之亂讓時局衰敗,作者顛沛流離深感國運衰微無可奈何;②漂泊在外的孤獨,由于戰亂的阻隔和作者的漂泊使得親朋之間的書信越來越少,作者倍感孤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