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、詩歌鑒賞
閱讀下面這首宋詩,完成下列小題。
與毛令方尉①游西菩寺二首(其一)
蘇 軾
路轉山腰足未移,水清石瘦便能奇。
白云自占東西嶺,明月誰分上下池②。
黑黍黃粱初熟后,朱柑綠桔半甜時。
人生此樂須天賦,莫遣兒曹取次知。
(注)①毛令方尉:指當時於潛縣縣令毛國華、縣尉方武。②上下池:指西菩寺內的清涼池、明月池兩座水池。
15.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,不正確的一項是( )
A.首句寫詩人與朋友駐足觀賞,看到腳下之路逶迤盤旋,已經繞過山腰。
B.詩人圍繞“奇”字精心選取多個意象,營造意境,使描寫極具畫面感。
C.白云“自占”,明月“誰分”,詩人以自然景物的無情反襯人的有情。
D.尾聯詩人直抒胸臆,強調攬奇訪勝之樂還需要依靠個人對自然的領悟。
16.詩歌中間兩聯歷來為人稱道,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。
答案:
15.C項,“以自然景物的無情反襯人的有情”錯誤。頸聯詩人以比擬的手法描寫了自云遮嶺、明月映池的美景,賦予了客觀景物濃厚的主觀色彩,體現了詩人的喜愛之情。
16.①修辭精巧。白云占據了東西二嶺,明月一視同人,普照清池,詩人運用比擬手法,生動形象地展現了西菩寺的奇妙風光。②意象典型。詩人選取了云、月、黍、粱、柑、桔等多個意象,抓住了寺院內外的景物,意境豐富,引人入勝。③色彩鮮明。“黑”“黃”“朱”“綠”四種濃艷鮮明的色彩詞語的使用,使詩歌極具畫面感,組成了一幅光彩斑斕的秋色圖。④對仗精妙。中間兩聯格律精嚴,屬對工整,讀來又給人轉換自然、一氣呵成之感,體現了獨特的詩歌魅力和詩人高深的藝術功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