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、詩歌閱讀
6.(8分)閱讀下面的詩歌,完成各題。
羌村①
[唐]杜甫
崢嶸赤云西,日腳下平地。
柴門鳥雀噪,歸客千里至。
妻孥怪我在,驚定還拭淚。
世亂遭飄蕩,生還偶然遂!
鄰人滿墻頭,感嘆亦歔欷。
夜闌更秉燭,相對如夢寐。
【注】①《羌村》:公元757年,杜甫在左拾遺任上因上書援救房琯而觸怒唐肅宗,險些獲罪,被放還鄜州羌村(在今陜西富縣北)探家時所作。
(1)出版社準備編輯一套古代文學作品選,可以收錄本作品的一書是
A.《樂府詩選》
B.《古詩菁華》
C.《詩余選集》
D.《律詩集粹》
(2)對畫線部分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。
A.“崢嶸赤云西”以滿天的燦紅云霞反襯歸家的喜慶。
B.“日腳下平地”寫落日的下沉移動,烘托歸心之迫。
C.“柴門鳥雀噪”襯托家人守門等待歸客的急切不安。
D.寫景角度由下而上,由遠而近,荒村晚景,歷歷在目。
(3)這首詩歌寫個人歸家的小場景而不乏“詩史”意味,請對此加以賞析。
答案:
五、詩歌閱讀
6.【解答】(1)此詩為五言詩,但共有十二句,不屬于近體詩中的絕句(四句),也不屬于律詩(八句),從長短來看也不是樂府詩,樂府詩更長,應該屬于古體詩,所以合適收錄于《古詩菁華》。故選B。
(2)B(A.“反襯歸家的喜慶”有誤,沒有反襯歸家的喜慶,這樣的景色喚起了“歸客”親切的記憶,沒有采用反襯的手法;B.正確;C.“襯托家人守門等待歸客的急切不安”有誤,不寫人而寫鳥兒的喧鬧聲,反襯出那年月村落的蕭索荒蕪;D.“由下而上”有誤,寫景先寫天上紅云,再寫陽光斜射到地面,是由上而下。)
(3)這首詩除了個人歸家團聚的欣喜,更寫出了真摯濃厚、悲涼凄苦的亂世離情,表現出詩人感時傷世的情懷。開篇寫景,“柴門鳥雀噪”等具有特征性的鄉村黃昏景色折射出兵荒馬亂年月的蕭索與荒蕪。家人遠隔千里,信息不通,飄零離散,朝不保夕,以至于初見時“怪我在”“驚”,不敢信,不敢認。反常的情態,曲折反映出那個非常時代的影子:“世亂遭飄蕩,生還偶然遂”,“偶然”二字含有對朝堂、對社會、對亂世人生命運的無限感慨。鄰里圍觀“感嘆亦歔欷”,使這種亂世患難的遭際和慨嘆不再局限于杜甫一家一戶的范圍,團聚的場景勾起鄉人們普遍的傷痛,也勾起同情與共鳴。短短數語,富于人情味,而又含蓄蘊藉。
譯文:
西天布滿重巒疊嶂似的紅云,陽光透過云腳斜射在地面上。經過千里跋涉到了家門,目睹蕭瑟的柴門和鳥雀的聒噪,好生蕭條啊!妻子和孩子們沒想到我還活著,愣了好一會兒才喜極而泣。在這兵荒馬亂的時候,能夠活著回來,確實有些偶然。鄰居聞訊而來,圍觀的人在矮墻后擠得滿滿的,無不感慨嘆息。夜很深了,夫妻相對而坐,仿佛在夢中,不敢相信這都是真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