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、詩歌鑒賞
21.閱讀下面這首宋詩,回答下面的問題。
書憤二首(其二)①
陸游
鏡里流年兩鬢殘,寸心自許尚如丹。
衰遲罷試戎衣窄,悲憤猶爭寶劍寒。
遠戍十年臨的博②,壯圖萬里戰皋蘭③。
關河自古無窮事,誰料如今袖手看。
注:①本詩寫于1197年,作者時年七十三歲,已退居山陰(今浙江紹興)老家多年。詩人一生力主抗金,收復失地。②的博,山嶺名,在四川理番縣東南。這里泛指川陜。③皋蘭,縣名,在今甘肅省蘭州市南。
(1)對這首詩的賞析,不恰當的一項是
A.首聯寫詩人對鏡照容,已是兩鬢蒼蒼,年華流逝,但是一顆報國的紅心依然熾熱,不減當年。
B.頷聯寫自己年老衰弱,不該穿這窄窄的戎裝了但悲憤存胸,仍想手握寶劍為收復失地拼一場。
C.“關河”,指關塞河防,一般是兵家爭奪之地,自古以來關河就是征戰無休無止發生的地方。
D.尾聯說現今“關河”仍有戰事,沒想到自己年老力衰,不能上陣立功,表達了詩人的遺憾之情。
(2)分析詩的頸聯的含意及作用。
答案:
21.(1)D項,“沒想到自己年老力衰,不能上陣立功,表達了詩人的遺憾之情”錯誤;尾聯說當年是壯志凌云,豈料到今日成了一個袖手旁觀之人,表達了詩人不能實現抱負的悲痛蒼涼之感。
(2)①曾經有十年時間駐守在遙遠的的博山,那時我懷有壯心,轉戰萬里之外的皋蘭,收復失地。②詩人回想當年豪邁的戰斗經歷,與最后一句只能袖手旁觀形成對比(或今昔對比)。表達了詩人向往軍旅生活,欲殺敵報國,卻不能實現(沒有機會)的悲憤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