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江(①
李商隱
望斷平時翠輦過,空聞子夜鬼悲歌。
金輿不返傾城色,玉殿猶分下苑波。
死憶華亭聞唳鶴②,老憂王室泣銅駝③。
天荒地變心雖折,若比傷春意未多。
[注]①曲江:唐代長安最大的名勝風景區,安史亂后荒廢。唐文宗頗想恢復升平故事,于大和九年二月派神策軍修治曲江。十月,賜百官宴于曲江。甘露之變發生后不久,下令罷修。本詩作于甘露之變后的第二年春天,當時宦官專權的局面并沒有政變。②西晉陸機因被宦官孟玖所饞而受誅,臨死前悲嘆道:“華亭(陸機故宅旁谷名)鶴唳,豈可復聞乎?”③西晉滅亡前,索靖預見到天下將亂,指著洛陽宮門前的銅駝嘆息道:“會見汝在荊棘中耳!”
1、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,不正確的一項是()
A.首聯著意渲染曲江的荒涼凄厲的景象,在對前朝遺跡的描寫中,蘊含著詩人深沉的現實政治感喟。
B.頷聯“不返”“猶分”的對照中,顯現出一幅荒涼冷寂的曲江圖景,寄寓著詩人升平不返的深沉感慨。
C.頸聯連用了兩個典故,不僅使不便明言的情事得到既微而顯的表達,而且加強了全詩的悲劇氣氛。
D.本詩通過對時事的感受寫傷春之情,大唐的春天已經過去,自己的春天遙遙無期,怎能不使人感傷?
2、本詩出色地運用了對比的手法。請舉兩例簡要分析。
答案:
1、A A.“在對前朝遺跡的描寫中”錯,作者感嘆的唐朝的現實,“平時翠輦過”指的是事變前文宗車駕出游曲江的情景;“子夜鬼悲歌”則是事變后曲江的景象。
2、詩人在詩中借曲江今昔對比抒寫國家殘破的傷痛。首聯“平時翠輦過”與“子夜鬼悲歌”,描述了甘露之變前后迥異的曲江景象,在荒涼凄厲的景象中暗示出事變的殘酷與血腥;頷聯在“不返”“猶分”的鮮明對照中,顯現出一幅冷寂、蕭索的曲江圖景,蘊含著無限滄桑今昔之感。
【翻譯、
放眼極望不見太平時皇帝車駕經過,空自在夜半時聽到冤鬼的悲歌。不再有御駕載來傾國傾城的美女,玉殿旁的御溝依舊分來下苑清波。那被殺的陸機回憶起華亭聽到鶴唳,像臨老的索靖為擔憂王室而淚灑銅駝。天翻地覆的巨變雖然已使人心摧魂折,比起傷春的悲恨這般感慨還未算多。
此詩概述曲江前后之事,運用子夜鬼歌、華亭鶴唳等典故,曲折地反映了甘露之變士大夫被宦官慘殺的政治現實,表現了作者內心極度的愴痛之情。全詩主旨在結尾二句點出,表達作者對唐王朝前途和命運的擔憂,寄托深遠,感慨無限。